現在想來,《 #贖罪》、《傲慢與偏見》、《安娜卡列尼娜》也許是我真正愛上文藝片的起點吧,又以《贖罪》開始認識了當年的空靈女孩 Saoirse Ronan,關於充滿誤解、悔恨、罪惡與恐懼的故事,卻受社會階級與戰爭煙硝壟罩,在大時代的無情催化下,情竇初開的妒忌心思,年少無知的一念之差,就這麼毀了兩段人生與一個幸福結局,Joe Wright 連戰場都如此唯美的暖色畫面,配上 Ian McEwan 令人些許膽寒的人性堆疊,十幾年後於 Netflix 重溫依然被深深捲入愛恨咬得難分難捨的遺憾中。
打字機的聲音從一開始就不絕於耳,鑽入大宅每個角落,恆久揮之不去的,莫屬英國莊園無邊黑夜襯托著洋裝絲綢般的光澤,隨 Keira Knightley 骨感纖細的身形動人閃耀,綠得深沉,綠得神秘,綠得性感,呈現出她獨有的柔美與堅毅,懾人而不過於刺眼,世故不淪於庸俗,靜靜綻放著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哀豔姿態。
James McAvoy 的 Robbie 裡裡外外散發出鄰家大男孩的善良氣息,縱使出身低微,踏實溫暖的性格讓他人見人愛,淺藍色雙眸似乎足以穿透一切偽裝,當初不停移開的畫面彷彿就像是 Cecilia 不停閃躲的視線,再多凝視一秒,任誰都可能會墜落深淵。大門前的眼神夾雜歉意與羞赧,唯獨不見後悔,餐廳裡的眼神讀出了心疼與無奈,唯獨不見絕望,即使遠在敦克爾克沙灘上,投影銀幕裡的男女主角忘情擁吻,下方孤獨倒影暗自低首,逐漸失焦的目光依然散發強烈求生意志,恨不得生出一雙翅膀回到所愛之人的身邊。
時而倒敘,時而虛構,時而跳躍,巧妙掌握不規律的敘事方式,交織一個美好版本掩蓋真相的殘酷,Briony 窮極一生都在為當初懵懂犯下的巨大錯誤試圖彌補,命運拒絕等待她提起勇氣,時間不願容許她亡羊補牢,並非每個錯誤皆能獲得寬恕,每個失去皆有機會釋懷,而無處可逃的始終是良心譴責,但也因為有如此深的愛與牽絆,才獨自背負如此大的傷痛與折磨;反觀戰場上的屍橫遍野,反觀教堂裡看似若無其事的 Lola 與 Paul Marshall,真正推波助瀾的是紛飛戰火,眼睜睜看著 Robbie 成為代罪羔羊的則是旁觀者的人性漠然,是出生就注定的階級使然,對比著錯過一生的愛情之純粹悲壯更顯淒涼。
《贖罪》一直名列於私心獨鍾的片單,我們無意間都可能走上加害者或受害者的路,而 Briony 將哀傷的故事賦予美麗的結局,兩小無猜於海邊逐浪,戲中戲,書中書,給了無意犯過類似錯誤的生命一個出口,也賦予兩人的愛情存在於平行時空的生命力,原諒自己的錯誤,為彼此帶來救贖,笑中含淚見證他們終於得以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,抬頭挺胸渡過餘生。
I will return. Find you, love you, marry you and live without shame.